CX-5的操控太差了……
CX-4的操控太差了……
阿特茲的操控太差了……
昂克賽拉的操控太差了……
這就是我開完這臺馬自達之后最強烈的感受——熟人的新車CX-3。
說是新車,其實這車2015年就已經(jīng)上市,現(xiàn)在都中期改款了……我也看了很多評測,對于這臺車的操控和駕駛樂趣,國內(nèi)外媒體都是交口稱贊,但紙上得來終覺淺,沒人說得清到底好在哪里、到底有多好。我來告訴你好到什么地步:好到我開完直接提出拿我的黑色高級車跟他交換的地步……
之前一直想收一臺兩廂1系做玩具,現(xiàn)在已經(jīng)完全沒這個念頭了。
先不說操控,這個車的車頭比例很不錯,是目前馬自達全系產(chǎn)品里面我最喜歡的,竟然能像MX5那樣坐在前后軸中心之后開車,給了這車很好的操控根基。(這不還是操控嘛)
可惜車尾短得戛然而止,再也帥不起來了,還好有個懸浮車頂補救
正后更不用說,寬高比限制在那里,緊湊級以下我就沒見過哪個車的正后好看的
高低配車輪有明顯差異,高配輪轂細車胎薄,實車有種瘦骨嶙峋的感覺。
內(nèi)飾較為精美,跟長安馬自達完全不同水準的做工,只要是駕駛員常用的地方都可以媲美A3的手感,比貧民寶馬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門邊上甚至還有翻毛皮材料,座椅也是皮與反皮的混搭,承托力非常優(yōu)秀,是馬自達的車里面第二舒適的。
第一是MX-5,那小破車居然用的是真皮,屌爆。
圓形出風(fēng)口畫龍點睛,不信你遮住再看看,觀感立馬暴跌……
不知是不是零件搞錯了,與全車紅色內(nèi)飾呼應(yīng)的紅色出風(fēng)口居然被移到了低配車型上,高配用的卻是原版低配的黑色出風(fēng)口。
中控究極簡化,只剩下三個空調(diào)旋鈕,但是依然不能盲操,不信你試試。
話說阿爾法羅密歐的內(nèi)飾設(shè)計跟這真像啊……
我還是喜歡觸屏,不過MZDconnect的觸屏在行駛中是不能用的。
不常用的地方嘛,呃,手套箱居然沒有阻尼,一拉就掉下來;然后,沒給中央扶手箱……
雖說僅有一個杯子寬的空間就算有扶手箱也不會很舒服就是了,實際上因為沒了扶手箱所以前排空間相當富余,比通用的很多大轎車都寬敞。我的身材坐在寶馬里面是很壓抑的,但在這臺車里座椅從最低搖到最高我都沒頂?shù)綎|西,不過最低處是真的低,像坐在浴缸里面開車。
作為一輛五門兩座超跑,后備箱也是非常大的喲,達到1260升之巨問你怕未~
備胎那塊分層隔板也被拿掉了,只剩下一片軟軟的墊子,是我見過的所有車里面尾箱和車底隔絕得最隨便的……
另外這部車充滿著廣島的核爆輻射塵味道。。。。。。才怪,新車味大概只有國產(chǎn)馬自達的1/10吧,我開一天比上次那部XC60反應(yīng)輕微得多,善哉。
聽網(wǎng)友說3月份開始長馬會換用環(huán)保材料,不知真假,但目前我絕對不會買長馬或者一馬的車,我還想多活幾個月呢。
配置方面算是實用,而比起同價格的頂配昂克賽拉略有欠缺,卻喪心病狂地標配了成本高昂的i-ELOOP能量回收系統(tǒng),有倒車影像、側(cè)后方來車預(yù)警雷達卻沒有普通后雷達也是奇怪。
音響中等,很明顯功率不夠,但如果音源本身非常好的話,播放出來的聲音也還算清澈。
只有日系常見的主駕位單玻璃自動升降,而且控制跟本田一樣不聰明,忍了。
我想一般車主對配置怨念最大的就是沒有運動模式、換擋撥片和LED大燈,前者在MX-5論壇都快炸了,至于那個眼中釘式的LED大燈總成我其實不太感冒,不過鹵素?zé)舻恼彰髁υ诋斍碍h(huán)境下的確不太夠用。
說起大燈,因為是理念不同的外國進口車,六塊車玻璃是完全透明的,沒有任何遮光效果,也沒有我用慣了的后視鏡自動防眩目,夜晚開車讓我又回憶起了燈6的恐怖……
這些很明顯是因為進口成本才沒給的,而且CX-3還有一個更漂亮的帶Bose的頂配直接不敢引進。老實說16萬的定價非常良心,因為這個配置在日本和美國賣大約折合14萬RMB,但要進中國光關(guān)稅就交了25%,它賣給中國人估計還賺少了,相比之下MX-5 RF的高配日本大約折合不到22萬RMB,進來定價34萬,掩面而哭(xiao)
【下面進入正題】
馬自達的操控業(yè)內(nèi)很多人不服氣,連我也覺得言過其實,國產(chǎn)馬自達有很多在同級別里都并沒有太出彩的地方,新CX-5尤其明顯,雖然用的還是那些發(fā)動機變速箱底盤技術(shù),但調(diào)校風(fēng)格完全不一樣,整一個五座漢蘭達(等CX-8出來估計就是整一個七座漢蘭達了)。進口的CX-3呢,還真就是不一樣,發(fā)動機NVH、順暢度、加速力、變速箱換擋速度、聰明程度、方向盤靈敏度、準確性、力回饋、底盤濾震、反應(yīng)速度等等,總之與駕駛相關(guān)的每個方面都比現(xiàn)款的國產(chǎn)馬自達要好上那么一點點,但就算只提升5%來個十次方也不得了。
到底怎么個好法?我又這樣說吧,原本我還想弄臺Stelvio來做玩具的……阿爾法羅密歐是個跟馬自達很像的公司,(除了質(zhì)量……話說意大利寶馬這花名就怪怪的,AR的歷史比BMW還早好么,隨便了),你看菲亞特會直接拿MX-5去改成124賣就知道了,意大利人骨子里就喜歡這類輕便好玩的小車,Stelvio開起來也是跟車重不成比例的快,我當然不是說CX-3能超越三倍價錢的阿爾法羅密歐,首先它就沒辦法在性能上虐殺寶馬,但它也沒了渦輪遲滯……
不僅是少了一個掃興的東西,CX-3的發(fā)動機還意外地強大,它的馬力只有148,卻比158的Axela accel起來更快,零到一百“僅”需要8秒多(參考鏈接1:http://www.igeek.com.cn/article-946269-0.html),對于一臺實際定位14萬的車來說相當厲害(參考鏈接2:http://www.sohu.com/a/136918597_477574),而且“僅”需要2800轉(zhuǎn)就可以達到最大扭矩也堪當鑒白神器,不管任何時候,只要一腳下去,立馬可以得到一個想要的加速力。
人馬一體(P.S:這個詞的發(fā)音Jinba Ittai近似于JB痛い ←_←)的口號比較虛無縹緲,大家不妨想象一下平時那些人說的“只要肯給油 功力還是杠杠的”,是一種多么憋屈和無奈的表達,那它的對立面,就是這臺CX-3開起來有多么舒暢痛快了,因為是別人的車,姑且還算磨合期,我最高也就飆了幾次五千轉(zhuǎn)而已←_←
區(qū)區(qū)四缸2.0當然還不能跟大排量自吸或混合動力比,但作為中國以外14萬的廉價車,完善度還真是沒什么對手,變成16萬嘛,出來吧,神車思域!那個1.5T,質(zhì)量先不提,眾所周知散熱不好,刷零一都不能連續(xù)來的,所以本田也只敢很保守地標個8.6秒。之前看的118i因為剩下個唬爛的三缸1.5t,與原本的118i不可同日而語,配合8AT只能說日常用用,但在動力這塊早已沒了樂趣。
底盤軸距2570,靈活性爆炸;后懸掛扭力梁,完全沒給這車拖后腿,配合2.0恰到好處,1.5肯定浪費了,2.5能不能架住不知道;濾震妥妥的歐派,平路壓得住,過坑又比多連桿的昂克賽拉舒服,整體應(yīng)該不遜于標致雪鐵龍的水平,但跟它們不一樣本質(zhì)偏硬,過濾掉不舒服的部分后還能讓我感知到路面狀況,越開越有信心,這種取向超級罕見,最像的車是哪個?我自己的SRX……Again,我當然不是說它能越級打怪,但這又是一個底盤調(diào)校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例子,日系≠底盤差,同價位的德系、美系——不好意思沒有真正的美系,那就主要是德系了——也沒哪個車是我開起來覺得優(yōu)秀的。
轉(zhuǎn)向嘛,反正我永遠喜歡液壓助力多些,就好比現(xiàn)在的ND MX-5也是被稱為哪哪都好就是轉(zhuǎn)向不純粹了。這些輕飄飄的電子助力,怎么說呢,放在這臺1280kg的車上面倒沒啥違和感,而且前面說了它比國產(chǎn)馬自達還是稍微翔實一點點,不會讓你有那種日系車就是方向盤松趴趴的偏見,只要輕得來夠準的話,還有個可以單手打輪的好處,右手放在擋桿上面不用動。
為什么右手要放在擋桿上面,這就是這臺車我最喜歡的地方了——簡單而懷舊,6AT、機械手剎、no bullshit。等車時拉手剎入N擋,走車時掛D擋松手剎一氣呵成,不用1秒就搞定了,比那些帶自動駐車但使用渦輪增壓的車起步還要快,根據(jù)路況時不時手動換個擋執(zhí)行提速或者發(fā)動機制動也很有滿足感,這種樂趣在比如思域上就完全喪失了。
大家應(yīng)該都知道馬自達的自動啟停業(yè)內(nèi)領(lǐng)先,我發(fā)現(xiàn)它特別人性化的除了可以完全像過去開車那樣N擋松剎車不用擔心激活發(fā)動機之外,還有在緩行時手動升二擋便封印啟停的設(shè)計,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走走停?;蛘叩篱l拿卡時它給我熄火了這種讓人想砸車的狀況。也是多虧它的手自一體比較好用我才能原諒它缺少換擋撥片和運動模式。
油耗出乎意料地……低,我原本也覺得創(chuàng)馳藍天徒有虛名應(yīng)該同技術(shù)水平大家都差不多的。在平均時速30的典型廣州綜合路況下,油耗為6.6L每百公里,較為接近6.1的工信部油耗(自動啟停在i-ELOOP加持下可以帶著空調(diào)憋氣兩分鐘功不可沒),加上只需要92號油,所以每公里費用只有我自己的車的一半……雖然油箱只有48升,但跟我的車一樣平均時速再高點就能續(xù)航800公里以上,這張810公里的雖然是官圖,但我保證是真的可以……
看手冊機油為1萬公里一換,火花塞為12萬公里一換,應(yīng)該比較實惠。
CX-3跟我上一篇講到的新凱美瑞混動都是讓路途充滿樂趣的車型,但本質(zhì)又完全相反?;靹P是悠然自得地走直線的樂趣,CX-3則是更原始的每一個小操作都會反應(yīng)到車身動態(tài)上的樂趣,開這個車就像開CT6跑高速一樣,上到去才發(fā)現(xiàn)和平時同一段路可以有那么多事干,玩著玩著就到了。因為油耗的基數(shù)小,所以也不用羨慕混合動力了,怎么爽怎么來。
也許到這里為止你都以為我在說這個車多么多么值,但直到把CX-3也開上高速之后,我才大叫一聲哎喲我去虧爆了!
胎噪
胎噪胎噪
胎噪胎噪胎噪
胎噪胎噪胎噪胎噪
胎噪胎噪胎噪胎噪胎噪
胎噪胎噪胎噪胎噪胎噪胎噪
胎噪胎噪胎噪胎噪胎噪胎噪胎噪
——當時我就這感受。
廣州市區(qū)去年因為聽說那位大人要來,趕緊把路幾乎全部重新鋪過,用的是最靜的瀝青,前面開CX-3也就是14~16萬左右的正常靜音表現(xiàn),初步估計跟B級車最吵的一檔差不多。
我也知道該死的橫濱挑路,萬萬沒想到能差這么大,一到了被大貨車磨爛的高速上面,是我開過的【所有車之中】最吵的。不僅如此,如果前面你有留意的話,CX-3的剎車距離達到44米,這輪胎就是垃圾吧?這擺明是垃圾吧?這垃圾到不能再垃圾了吧?
虧的地方在于如果低配的話,215/60R16這種爛大街的規(guī)格只要自掏2000左右換上米胖3ST就什么事都沒有了,性能和行駛品質(zhì)估計還會更上一層樓。
而高配是橫濱專門給這一款車定制的215/50R18,換無可換。
日系車底盤廉價的惡名它們不靠譜的輪胎供應(yīng)商應(yīng)該負一半責(zé)任。(想起來,意大利的Giulia好像也被原配輪胎坑慘了?)
高低配的差距除了輪胎還有天窗、那套舒服的反皮座椅、紅色內(nèi)飾覆蓋件、轉(zhuǎn)速中置儀表盤、抬頭顯示、盲點監(jiān)測、定速巡航、無鑰匙進入。乍看一萬元換這么多東西很劃算,萬萬沒想到啊……這就是薄胎一時爽,吵過飛機場。
關(guān)于輪胎我也有個視頻推薦給大家看的:
《馬力VS底盤哪個更重要》
https://chejiahao.autohome.com.cn/info/2168030/
當然“美國38哥”舉的例子比較極端,但反過來也可以看出輪胎抓地性能差一點點竟能抵消兩倍扭矩的優(yōu)勢……城市里因為沒有真正的直線給你走,傻快真的無卵用,我自己也常說在城市里想開得快,SUV是最佳選擇,因為更好的視野可以帶來更好的預(yù)判,從而得到更高的平均速度……咳咳扯遠了。
CX-3的胎噪問題解決起來也很簡單,那就是不開!像我這樣已經(jīng)有另一臺高速利器的人就不會被其困擾,在飽受停車之苦的市區(qū)卻可以形成完美補充。開這個車出去裝B挺好的,因為任誰見一個阿叔開這么小塊頭的車都會當我是個窮B,只有認真想想之后……
今年還會有豐田和大眾的小型SUV扎堆出現(xiàn),到時候再看看這種“樣子貨”成不成氣候。以防有人說三道四,這個車完全沒有推薦的意義,因為總數(shù)只有3000臺,平均每個經(jīng)銷商只能分到十來臺,在你看到這篇東西的時候估計已經(jīng)差不多賣光了。
(作者在2018年3月20日對此話題進行了修改)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