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車庫

話題31227條    關注920人

+關注
話題

非專業(yè)CT6與ATS-L深度對比試駕

在讀完凱迪之奴那篇本年度(也或許是XCP歷史上)最長的CT6提車文之后,我也把CT6開回家了。當然,本屌肯定沒錢買,而是凱迪拉克最近和安飛士租車公司合作辦了個“三天三夜深度試駕”活動,在17城市花1200塊錢就能跟CT6相處三天。先打個廣告,這個活動非常之贊,往下看你就會知道為什么。在此特地附上凱迪拉克活動廣告:

http://cadi-mini.chinacloudapp.cn/active/3days3nights/?mz_ca=2017194&mz_sp=6z7ok&mz_sb=1

以及凱迪之奴話嘮燒腦文:

http://mikesfreshflowers.com/uc/art/241361.html

車還沒提回來,車友群里就在討論著三天怎么過好。車友們提議找個妹子進行三天深度自駕游,不過考慮到1200塊能租回敢做大死的美式豪華新旗艦,但是租不到質(zhì)量過關的妹子,因此只能作罷。再這里再打個廣告,如有重慶地區(qū)資深女粉絲想要深度體驗CT6可以邀請我顧問,我草粉的。

好了廣告看完我們進入正片環(huán)節(jié)。既然沒什么妹子也沒什么自駕游,我還是按照自己的屌絲生活節(jié)奏過完了這三天。開著CT6經(jīng)歷了上下班,走親戚,自駕游,跑滴滴,朋友吃飯之類的典型生活場景,跑過擁堵,城市,快速,高速,爛路各種路況。算是對CT6有了個全面而深入的體驗。這樣的活動非常贊,我非常希望其他品牌能跟凱迪拉克一樣多進行這樣的活動,尤其對自己產(chǎn)品力有自信高端的車型。畢竟這樣級別的車也不是你說租就能組得到的,就算能租到,一輛落地不到40萬的寶馬520都要700一天,60萬的CT6要什么價呢?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單憑短短是十分鐘試駕是不可能了解得非常深入。下決心掏出五六十萬買車,更多是出于對品牌和媒體的信任,而不是自己的感受。38常說教我們?nèi)绾稳ピu價一款產(chǎn)品,讓我們自己去挑選合適自己的產(chǎn)品,可是很多時候這樣的機會也是不多的。

首先拿到車最大的感受肯定是底盤和低速NVH。平心而論ATS-L對于中等以下的顛簸過濾很不錯,底盤雖然硬然而有質(zhì)感。但是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對于CT6來說,除非前面是個超過5厘米的大坑,不然都可以直接無視碾過去,提車第一天晚上回家,特意碾過家門口兩個平時讓我痛不欲生的井蓋,居然毫無反應就過去了。對,毫無反應,除了聽到底盤“砰”的一聲之外我坐在車內(nèi)幾乎毫無知覺,對于從ATS-L換到CT6的我來說,心情落差你們可以想象。并且這樣的舒適度是用彈簧和減震的精密調(diào)校來實現(xiàn)的,并不是用軟懸掛來投機取巧。高速和激烈駕駛的時候,支撐很好,側(cè)傾控制出色,絕對不會像S8那樣出現(xiàn)動力和底盤不匹配的感覺,也不會有低端日系車城里開著舒服,一到高速就露陷的情況。

而V6發(fā)動機出色的低扭和震動控制,也在NVH方面給這輛車帶來了真正的豪華感。怠速抖動,和行車平順程度都不是四缸機不能比的。輕踩油門加速,底氣十足的V6無需降擋,就這么輕描淡寫的從40爬坡加速到90,在這加速的全過程里,儀表盤上的增壓值始終顯示為0。從40加速到90,任何1.6L發(fā)動機都做得到,然而如果要在前面加上“無聲無息”這個形容詞,既沒有方向盤油門抖動,又沒有發(fā)動機聲浪,我敢說,在這全面2.0T的時代里,還能做到的車不多,這才是豪華范兒。我親自試過,舒適模式輕踩1/4油門,在渦輪完全不介入的情況下這臺車能輕而易舉的跑到130。當然結論除了讓我們更加羨慕國外的3.6L V6 ATS之外,并沒有什么卵用。

略微熟悉脾性之后,開啟運動模式,關閉TCS,右腳也開始放肆。稍微深踩下去,從2500轉(zhuǎn)開始能爆發(fā)的543NM和405ps任你調(diào)用。出色的底盤,隔音還有四驅(qū)降低了你對速度的感知能力。你只知道你想要的任何速度,這臺CT6都能不費吹灰之力的達到。我們高速最多只跑到170,全油門下從100加速到170大概只需要5秒左右。提車當晚我就玩了幾次全力起步,很明顯CT6的動力系統(tǒng)匹配不是為了跑01而設定的。擁有四驅(qū)的40T轉(zhuǎn)速只能憋到2000,渦輪也沒有介入,松開剎車后車輛沒有任何打滑,淡定起步,甚至還不如ATS-L刺激。然而0.5秒以后你就會像是臉被人踹了一腳一樣,一頭砸進頭枕的懷抱,體驗543NM的推背感。而且整個加速過程中即使關閉TCS,整車依然穩(wěn)定非常,讓人非常心安。不像ATS-L那樣會扭來扭去,必須牢牢把握住方向盤。我敢說如果CT6想跑01加速成績,把起步轉(zhuǎn)速提高,讓渦輪從一開始就介入更早,隨便跑個4秒多完全沒問題。然而正如凱迪之奴所說,用不上的渦輪才是好渦輪,渦輪只是個增加動力儲備的作弊工具,真正的豪車在渦輪沒介入時的NVH特性才是最重要的。這一點這臺LGW無疑完成的非常漂亮。除此之外,帶有主動閉缸技術的V6油耗也非常讓人滿意,三天下來狠草狂飆,700公里一半高速一半市區(qū)的油耗居然才11出頭,要知道這是一款V6 400ps 帶四驅(qū)兩噸重的車,你還能對它有什么要求?

這里給一篇比較淺顯的LGW發(fā)動機技術介紹,國內(nèi)目前能買到的性價比最高的3.0T,你值得了解:

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26399514

值得一提的是CT6在聲浪上做了很大文章,在其他家用型渦輪車,尤其是豪華渦輪車上很少聽到的渦輪口哨聲在這里非常明顯,尤其開到運動模式后本來安靜的駕駛室內(nèi)會涌入V6充滿撕裂感的聲浪和渦輪口哨聲,相當帶感。這臺V6的音調(diào)也值得一提,不像是直6那樣高亢,而是像汪峰那樣的搖滾男歌手撕裂嗓音,聽起來更有力量感。這臺發(fā)動機轉(zhuǎn)速比較低,6000就紅線,D檔加速的時候大概5700-5800就會升檔。所以高潮比較短暫,不不像ATS-L真的可以拉到6500。但是這個高潮的強度是完全不一樣的。開完三天CT6回到我的ATS-L,紅綠燈憋轉(zhuǎn)速起步我甚至會覺得“無感”,這可是讓我曾經(jīng)驕傲不已的30萬以內(nèi)最強動力啊!

另外運動模式除了改變聲浪,更愿意降檔之外,還會改變整車的調(diào)性:懸架會變硬,路感會變得清晰。之前柔和的慮震會變得直接而強硬。大概有ATS-L9分的功底。方向初始的部分還是很輕柔,但隨速隨角度變重的程度會增加,60公里打3/4圈的攻個立交匝道,感覺比我的ATS-L還要重手。這個模式無疑更適合激烈駕駛。剛開始的時候我在舒適模式下會覺得車頭入彎有點遲鈍,在120公里左右完成2秒內(nèi)的右->左->右超車動作會有明顯的側(cè)傾和重心轉(zhuǎn)移。在調(diào)到運動模式之后這樣的感覺不復存在,完成各種動作干凈利落,大概有ATS-L9分的運動實力。如果說ATS-L像是一把鋒利的手術刀,輕盈,迅捷,精確,鋒利,那么運動模式下的CT6大概就是把日本武士刀,雖然限于自身尺寸和重量不可能像ATS-L那樣靈活和迅捷,但是同樣的鋒利,并且在力量上更勝一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方向,ATS-L的方向雖然回正力度有點問題不夠自然,但是尺寸合適,轉(zhuǎn)動起來路感十足,讓人非常有信心。而CT6的方向盤尺寸巨大,且毫無路感,無從感知前輪的狀態(tài),激烈駕駛時讓人有點不太摸得清深淺。

綜上,雖然CT6底盤在運動模式下功底十分了得,絕不止凱迪之奴說的加強了10%這么簡單。然而這個狀態(tài)和整車的調(diào)性不太相符,無論是方向,內(nèi)飾,座椅,還是尺寸都是行政級舒適路線,來個這么重手的轉(zhuǎn)向和這么堅硬的底盤也太違和了。所以我覺得舒適模式才是CT6最好的歸宿(ATS-L我就常年放在運動模式)。

有個小細節(jié),CT6設定的標準胎壓非常之低,輕載建議胎壓是前2.1后2.3,滿載是前2.4后2.6。最開始拿到車的時候我沒注意到胎壓只有1.8,所以之前我感覺到的驚人的舒適性和入彎的遲鈍可能和胎壓不正確也有一定關系。第二天打到前2.2后2.3以后,入彎的遲鈍感沒有了,碾過井蓋的感覺也清晰了一些,雖然依舊潤滑舒適,但確實不如一開始那么驚艷了。

第二天周六,我約了個買車不到一年,座駕是C4L 1.8L的哥們?nèi)ヅ苤貞c繞城高速自駕游,一來體驗CT6的高速性能,二來也聽聽非車迷的新人對這輛車的看法。重慶繞城高速全長187公里,經(jīng)過周邊4個較大區(qū)縣,開累了不用去服務站,直接下道去城里吃喝休息即可。整個高速路況好,車少,當天天氣也不錯,適合拿來體驗新車。經(jīng)過一天駕駛,包括出城進程,下道吃飯,高速狂飆。朋友對這輛車最大的感受還是動力的澎湃程度和高速的穩(wěn)定性。這也是這輛車最強大而直接的優(yōu)勢,任何人都能感覺到。0-200KM范圍內(nèi),無論任何時候你想加速,踩下油門它都能立刻辦到。而超強的底盤和隔音,讓跑高速變成一種享受。不夸張的說,我的ATS-L開120像是以前的英朗開80,而CT6開160像是ATS-L開120。除了夸張的穩(wěn)定性之外,最神奇的是從120-160車內(nèi)噪音像是完全沒增加一樣。深海靜音名不虛傳。這個車不用防爆胎完全是正確的選擇,265/45R19的大輪胎胎噪控制非常好。寶馬那種全系防爆胎,用在豪華車上簡直就是腦子進水了。

另外還有一些小細節(jié),比如后輪轉(zhuǎn)向帶來的超小掉頭半徑,可以雙向打開的扶手箱,悅耳的V6聲浪,城市道路尤其是爛路的舒適性等,也讓他贊不絕口。我問他有50萬考不考慮這款車,他毫不猶豫的說絕對是優(yōu)先考慮。這種D級豪車的硬實力,絕對是可以打動所有入門買菜車的駕駛者。希望凱迪拉克,以及其他品牌能把這樣深入體驗的活動持續(xù)辦下去。

好了,夸得也差不多了,熟悉我的朋友估計已經(jīng)開始好奇為啥我轉(zhuǎn)性了,居然還沒開始黑通用?不要急,通用出品,槽點必定很充足,咱慢慢來:

車內(nèi)味道大。我拿到第一天就被嗆得咽喉不適。幸好這味道散的快,晚上停車打開天窗,第二天就幾乎聞不到了。而且長期使用,車內(nèi)也沒有ATS-L那種塑料和膠混合產(chǎn)生的異味。

空調(diào)巨傻,整個通用一脈相承,開到AUTO模式我設定23度,外面大太陽,它不出風。外面下雨只有23度,它給我大風量狂吹冷風。

倒車影像巨爛。這也是整個凱迪拉克一脈相承,ATS-L也這樣。視屏網(wǎng)站上分辨率最低的320p視頻大家都知道吧,這個倒車影像大概只有那個的一半清楚,我看最多超不過240p。

內(nèi)飾巨丑。豪華型的純黑內(nèi)飾和棕色木紋飾板要多丑有多丑,依我看這車賣不出去的罪魁禍首就是內(nèi)飾,要不然你怎么解釋一樣的定位和價格,ATS-L銷量就節(jié)節(jié)攀升,CT6就連5系零頭都夠不著。通用倒是給了每個配置級別不同的配置顏色選擇,然而到店一問,根本就不能選,現(xiàn)車只有一種顏色,也不能訂車。通用就是按每個級別固定內(nèi)飾顏色生產(chǎn)的,低配米色,豪華黑色,領先楓糖棕,鉑金橙色/璇米。對此我只能說一句:“通用倒閉”。其實低配的米色就好看多了,附上4S實拍圖

人機工程巨爛無比。 記得YYP評測CT6的時候說過這車是給老美設計的,他坐在里面要把兩手支開才能靠到門板和扶手箱。確實是這樣,雖然我160斤比YYP大兩圈,依然覺得這個駕駛位太寬了。方向盤也太大,起碼比奔馳S和寶馬7系大一圈,并且還略微有點偏右,開久了右手很酸。座椅兩側(cè)也太寬了,即無包裹性也無支撐性,坐在里面會滑來滑去,很容易累。而且高配的座椅還偏硬。說到這里又要提一句低配了,4S的低配展車也許是少了座椅通風按摩之類的功能,把里面全部填充了柔軟填充物,坐進去像一張大沙發(fā)一樣,會陷進去,比高配的座椅要舒服太多。內(nèi)飾顏色和座椅舒適度一起提升了低配車的可買性,難道這是凱迪拉克的策略?

此外方向盤質(zhì)感也很爛,又輕又軟,像是某種發(fā)泡材料制成的,捏在手里感覺怪異無比。方向盤皮質(zhì)倒是不錯,細膩光滑,不容易出汗,又有一定的摩擦力。整個巨大沒手剎的中控還找不到放錢包的地方,只能丟門板里。M檔手動模式不用洪荒之力根本掛不進去。座椅記憶的按鈕位置垃圾無比,單手完全沒法操作,想在行駛中改變坐姿并記憶簡直不可能。

變速箱依然是垃圾。雖然這車從材料到技術到調(diào)校到發(fā)動機都是通用最強頂尖技術,然而通用的短板也不是那么容易彌補的。這輛40T的CT6升檔過程完美無瑕,迅速切平順,踩油門降檔反應也很快,即使地板油1秒之內(nèi)也能把你彈射出去。但是,它剎停的時候逐級降檔3-2-1頓挫超大,整個車都會前后抖動。其實ATS-L也有這個問題,但不嚴重,如果說ATS-L的不適感是3,剎10次出現(xiàn)的機會是也是3,那么CT6的不適感是7,剎停10次出現(xiàn)的概率是8。胖哥吐槽這個問題很多次,確實太影響舒適性了。如果是一臺運動車型也就忍了,可這是一臺后排要坐老板的行政D級車好嗎?而且有時候低速復雜路況反復松油踩油還會把這個變速箱搞暈,先升檔再降檔,整個車劇烈前后抖動。這樣的情況我租車三天,每天都會出現(xiàn)一次。

不過得益于不那么省油的變速箱調(diào)校邏輯和V6強大的低扭。ATS-L被我詬病的低速雙離合一般的頓挫表現(xiàn)在這臺CT6 40T上完全沒有,這還是挺值得欣慰的,總算有進步嘛。

內(nèi)飾做工垃圾。這是臺1800公里的新車,從我拿到手那一刻開始就在一直不停的異響,我也分不清這是天窗還是頂燈,反正異響比我的ATS-L嚴重多了。雖然音量不大,開個音樂也就聽不到了。但作為一臺豪華D級車來說,這一點真的很丟分,豪華感瞬間從9分變成6分。所以我說了,全景天窗就是個坑,是我最討厭的配置。本來我對CT6的購買指數(shù)已經(jīng)爆表,這個異響直接把我打回冷靜階段。

座椅通風形同虛設,基本感覺不到。本來作為一個南方人我是很喜歡這個配置的,然而這個座椅通風的風量太小,而且唯一能被輕風撫摸的地方是蛋蛋,椅背是沒有出風口的,腰背該出汗還是照樣出。

尺寸太大影響城區(qū)生活便利性。去吃飯找停車位難這種事就不說了。開到第三天我這個開車四年的老司機居然在我最熟悉的觀音橋步行街車庫把CT6給擦掛了。。。。。。雖然那個車庫確實是太小,我進出全程車子雷達都在不停地最大功率報警。。。。。。所以日常生活到底要不要買這么大一輛車確實是個問題。然而不買這么大的車又得不到這么精良的底盤和這么勁爆的動力,還真是糾結。。。。。。??丛谟斜kU沒讓我賠錢的份上,我就不咒通用倒閉了。

品牌車型認知度太低。 我想這才是CT6賣不出去的真正原因。車子擦掛之后到還車之前還有幾個小時時間,我就去拉了兩票滴滴順風車,想看看別人對這款車的看法。結果連拉2個妹子,別人對它的看法就是,沒看法。沒一個人主動問我這是什么車,要賣多少錢的,也沒有坐順風車坐到百萬豪車的那種驚喜感,一個后排全程看風景,一個副駕全程玩手機。我問他們認不認識這是什么品牌,什么車,都說不知道。問什么感覺。一個說感覺車有點大,另外一個說感覺有全黑內(nèi)飾感覺有點壓抑。要是換個同樣價位的保時捷macan,718,或者奔馳E級,我相信結果一定不一樣。

總之,三天體驗下來,感覺1200塊沒白花。不僅刮了一下車賺回了租車費用(修的話至少要2000),還深度體驗了一直讓我心動不已的CT6各方面產(chǎn)品力。在作為一輛車,特別是D級豪華車的本質(zhì)方面,CT6確實做到了極高水平,無論是底盤,配置,科技,駕乘質(zhì)感,動力,操控都是頂尖水準。凱迪拉克簡單粗暴的為你詮釋了什么是美式豪華,你只要上車體驗半小時,就能完全體會到出這臺用高新技術堆砌而成的車與其他60萬的產(chǎn)品的本質(zhì)區(qū)別。然而,與此同時通用依然還是那個通用,他依然處理不好變速箱細節(jié),依然內(nèi)飾難看做工粗糙,依然沒什么品牌號召力。而且,這臺CT6也是一臺沒有用心為中國人造的車,那寬大的座椅,巨大的方向盤,不合理的人機工程,都顯然是為老美設計的,所謂的國產(chǎn)只是簡單的到中國來組裝,并沒有進行針對性設計改進。不像ATS-L進行國產(chǎn)的時候,外觀內(nèi)飾人機工程多方面設計都進行了改進,明顯比CT6要用心。

因此這臺車顯得個性鮮明,買它的人,一定是懂車,愛車,能看清車的本質(zhì),不那么在意面子,但注重性價比的人。寶馬7系,奔馳S級未必不能提供類似的產(chǎn)品力,只是740,S400至少也要100萬,而這臺CT6只需要50萬。你問我如果有50萬,會不會選CT6 40T,我的回答是“會”。因為50萬你真的再也找不到一臺動力如此強勁,底盤如此出色,靜音如此優(yōu)秀,外形還如此有氣場的車了。其他那么多缺點在50萬的差價面前都不是事兒。

但如果你要問我35萬買不買CT6最低配,我可能還是會選ATS-L。誠然米色內(nèi)飾和低配座椅彌補了一些CT6的缺陷,但是低配車也喪失了大部分CT6的賣點,比如低速NVH,比如四輪轉(zhuǎn)向,比如V6聲浪,比如強勁動力(雖然對大部分人來說28T 276馬力 6.6秒01的動力也夠強悍了),比如電磁懸掛。何不轉(zhuǎn)而選一個動力更強勁,操控更犀利,尺寸合適,配置更高的ATS-L呢。當然,如果是商務需求,35萬買個如此氣場的車,產(chǎn)品力還更強,我覺得肯定比A6L,520要值。畢竟你不是去拉順風,不需要別人認識你的車,你的商務伙伴也不會像妹子那么沒見識,對吧?

收藏

2016-10-24

0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

我關注的部落

登錄關注部落,才有更多簽到。請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