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車庫

話題31227條    關(guān)注920人

+關(guān)注
話題

駕駛者之車?(感謝XCP修復傳圖功能,已配圖)

每個人心中都有心目中的駕駛者之車。

一種是想象中,看到圖片就認為的。一種是親身體驗的,實際感受后的。我是親身體驗,實際使用兩個多月后才認定的自己心中的駕駛者之車,第一代 BMW Z4(E85)。

我心中的駕駛者之車必須有幾個特質(zhì)。

首先轉(zhuǎn)向犀利,很多朋友也都知道,轉(zhuǎn)向犀利不只是要前輪能轉(zhuǎn)得準,有效,還包括了整個車身的配合。我想除了爛車,沒有那輛車是轉(zhuǎn)不了彎的,但是實際的轉(zhuǎn)向體驗卻天差地別。

比如轉(zhuǎn)向吃力型,車子轉(zhuǎn)向中,感覺到車子招架不住,車輪想轉(zhuǎn),但是車身卻配套不上,很牽強跟著,或者已經(jīng)完成轉(zhuǎn)向動作,但是車子卻像有贅肉一樣對整個車身重心有影響,影響干脆利索的駕駛體驗。

比如轉(zhuǎn)向無味型,車子轉(zhuǎn)向中,是已經(jīng)車隨輪動,但是卻很沒有感覺,沒有對前方清晰的循跡軌道,沒有讓駕駛者感受到前方已經(jīng)有精準的方向,駕駛者就不好準備操作下一步,駕駛體驗的連貫性就斷節(jié)了,不能算真正的駕駛者之車。

也許有朋友會說,他的車不會感受到吃力,轉(zhuǎn)向也清晰明朗,其實一般的車子也都可以做到,也應該做到,但是如果到了上下起伏的山路,幾個發(fā)夾彎,加上旁邊就是懸崖,而且都是你不熟悉的路段,你會明顯的力不從心。這才發(fā)現(xiàn),轉(zhuǎn)向吃力,支撐不足,會讓你時刻擔心車子重心不為你所控,下一步不知道車會留在路上還是下溝,必須減速。才發(fā)現(xiàn),轉(zhuǎn)向不精確,你不敢給油,因為你的眼睛看的側(cè)面,因為路在那邊,隨時有對頭車,而你的車卻要向前沖,因為彎在前面,如果還需要看著路轉(zhuǎn)向才知道轉(zhuǎn)了多少,什么時候改回一點,你又顧不上對面什么時候有對頭車了,豈不危險,也必須減速。

我并不提倡在山路開得飛快,為了安全可以慢慢來,但是合適的速度會讓我們可以游走在安全和樂趣之間的范圍,做到這樣的流暢,安全,歡快,從容,卻不是很多車能完成的任務(wù),如果做不到這點,怎么算駕駛者之車呢?

其次,我個人認為駕駛者之車要平衡,包括前后整車平衡,重心低矮可玩控。大家再回到山路,假如現(xiàn)在你要連續(xù)下坡過彎,你會發(fā)現(xiàn)每次彎前減速,重心靠前的(大多數(shù)的前驅(qū)車)車子,每次都給你頭重腳輕的感覺,讓你很懷疑,后輪還有附著力嗎?而前輪不只要負責轉(zhuǎn)向,動力,剎車,還支撐全車的重心,而后輪感覺什么事都沒有,這不是我想要的駕駛感受。所以我更喜歡后驅(qū)車,這樣同樣的情況,下坡,彎前減速,后驅(qū)車可以做到重力平均分散到四個輪子,這樣剎車帶出的重力平均分散掉了,而前輪只負責轉(zhuǎn)向,后輪負責動力,整車平衡的駕駛體驗就出來了。

往往我們都是要增加難道,才知道車子的真正實力在哪里。跑山路的時候,我感受不到Z4極限在哪里?或者說,這些對它來說并不算什么。而Z4也不是生來為了完成跑山路的任務(wù),而是將這些化成完美的體驗。

這是第一代Z4最寶貴的地方,并不是世人認為的小三車,二奶車,也不是裝裝酷做樣子的跑車,更不是去爭取速度在乎幾分幾秒,它最寶貴最厲害之處,就是讓你體驗過程。

舉一個例子就完全說明這點,在這些起伏多變的山路,身邊就是懸崖,一般的車子也許讓你神情緊張,讓你感覺安全第一才是真理。一般所謂的駕駛者之車,也許可以做到攻克每個路況,順利前行,完成任務(wù)。而Z4讓你做到的不只是這些,而是掛著笑容就到了,這已經(jīng)是藝術(shù)的層次了!一切一切剛好合適。一些馬力巨大,性能極強的超跑也許都做不到這么瀟灑,畢竟他們還有上賽道跟別的著名牌子比刷數(shù)據(jù)的任務(wù),天生的條件不一樣,這也證實了寶馬工程師的話,Z4的設(shè)計初衷是為了讓駕駛者在開放的公路上體驗駕駛的。

關(guān)于過彎,我也很有話說。

其實不管什么車,大家過彎的時候多少都有點樂趣,但各位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不是每個彎你都覺得有樂趣,而有些彎車子過得剛好挺爽,有些彎突然很急,車子一下不適應,駕駛體驗就被打斷了,有些彎很長很長,你卻發(fā)現(xiàn)車子好像喜歡一下就過彎,而一直過彎卻很不擅長。

過彎很爽,但不是每個彎都會讓我們玩的很爽。而Z4對每種彎似乎卻有事先的了解和天然的準備,對每種彎的應對之全面讓你想想就很驚奇。更厲害的是在彎中你是想更快,提速吃掉彎,或是調(diào)整轉(zhuǎn)向幅度,比如躲避小石頭,一切都任由駕駛者玩控,在彎中對車的動態(tài)可塑造性極高。

對駕駛者來說,彎前我們一般都會很專注,認真,但是過彎的過程卻開顏愉快,當車子把駕駛者的緊張心態(tài)化解了,調(diào)整培養(yǎng)出愉快,輕松,灑脫,我請問大家,這值多少錢?

跑得很快的車很多,跑得很快的車主也很多,而且更喜歡一個人,開著Z4在公路上享受每個過程,我想吃掉這個彎我可以主動出擊,我想在這個彎中游走,我就可以細細感受,方向盤的回饋,座椅支撐背部的變化,并仔細聽油門和排氣的響應,這也許就是本來的自己,也是本來的寶馬Z4。

在這里也說明,我認為新Z4并不是我認為的駕駛者之車,新Z4雖然外觀更強悍,但是卻沒有第一代更利落,純粹。幸好沒沖動買新Z4,所以買車的時候,不只是要了解車,還要了解自己。

不止如此,第一代Z4還有很多我喜歡的特質(zhì)。最獨特一點就是駕駛位置靠后,之前所有的駕駛體驗,加上駕駛位置靠后,就更有不凡的體驗,因為過彎得到的橫向移動幅度離前輪越遠,擺動幅度越大,體驗越豐富。

試想一下,你打方向轉(zhuǎn)彎,車子收到指令,前輪和車的前部分已經(jīng)在移動身姿,但是因為你駕駛位置靠后,卻還沒直接影響到你,而方向回正,車身卻還沒完全回正,你因為駕駛位置靠后,駕駛的體驗跟車尾部一樣還在回正中,這種時空的差距我認為很有樂趣,就像那些復古老爺車的味道,像他們致敬。

也許有很多車都被奉為駕駛者之車,我自己認為真正的駕駛者之車是很少的,大家相信到處都是武林高手嗎?

武林高手往往很少,卻往往很獨特,武林高手也許很多簡單的事都做不好,也備受非議,但最后高手都要華山論劍,因為上山就知道有沒有真功夫。

感謝,完。

收藏

2014-12-05

0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

我關(guān)注的部落

登錄關(guān)注部落,才有更多簽到。請先登錄